湖南日报丨“我始终坚信,我们一定能取得胜利!”——访抗战老兵张庆功
2025-08-14 10:43:59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株洲高新区(天元区)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张弥郁 | 作者:李永亮 龙子怡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3210

刊载于《湖南日报》2025年8月14日01、03版

“我始终坚信,我们一定能取得胜利!”8月7日,株洲河西一小区,已近百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张庆功,回忆起80余年前的烽火岁月,思路清晰,目光坚定。

1926年,张庆功出生在山西沁源县一个贫苦家庭。因6名亲人被日寇残忍杀害,毅然走上抗日战场。

海报制作:夏纹纹

带着家仇国恨上战场

1937年,为抗击日寇,中国共产党在山西晋东南一带创建太岳抗日根据地,成为日寇眼中钉、肉中刺。

1941年春,日军从周边集结重兵,从东西南北向沁源分进合击进行疯狂“围剿”,实施惨无人道的“烧光、杀光、抢光”政策。

“那天,我们一家和三伯母一家转移到5公里外的破旧窑洞里,还是被敌人发现。我1岁半的弟弟被母亲抱在怀里,子弹贯穿他的头,又穿过我母亲的身体。”张庆功痛苦地回忆,在这次“围剿”中,包括父母、小弟在内,自己6名亲人被日寇杀害。

张庆功年轻时。

“每天晚上都哭醒。走投无路,家仇国恨,我上了战场。”1942年2月,年仅16岁的张庆功成为太岳军区独八团一名战士。“上午参军,下午就上战场,一点没怕过。”

几年抗战,张庆功将生死置之度外。一次,因为汉奸出卖,他所在的部队被日寇包围。突围中,他的小腿被一颗子弹贯穿。“突围后,在老乡家住了七八天养伤,能下地了,又跟着部队走。”他回忆。

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

智袭沁源县城关日伪军据点

抗日根据地的战斗任务之一,是保护群众生产。

1943年3月中旬的一个夜晚,为打击日寇侵扰群众春耕的嚣张气焰,张庆功所在的营联合其他几支部队,悄悄摸进城里,对沁源县城关日伪军据点进行偷袭。

“北面营房里,住有200多名鬼子,这是日军主力。南面营房里,住有近200名伪军。中间的小土山顶有一个堡,两间住房,是日军指挥所。”张庆功和战友摸掉哨兵后,直捣日军指挥所。

“两个鬼子头目喝得醉醺醺,睡得像猪一样。我们把他们的手枪、指挥刀都缴了。用力打他们屁股,他们才醒。我们把他们绑了,命令跟我们走,死活不走,还咬人,于是就用刺刀送他们去见了阎王。”

1951年3月2日,军教二团一营连以上干部合影,最右侧站姿深色衣服为张庆功

预定的战斗结束时间到了,部队迅速撤离。张庆功和战友兵分两路,朝南北两边的敌人营房开枪。两边的敌人都以为对面是八路军,双方一阵恶战。

“打得好热闹,我们就站在旁边看。”张庆功回忆,两边敌人打了很久才发现是自己人打自己人。这次战斗,我军毫发无损。敌人死伤上百人,元气大伤,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出城侵扰群众。

20万字回忆录铭记抗战史

在与日寇的战斗中,张庆功身上6处受伤,被认定为八级伤残军人。

“打日本鬼子,我了无牵挂,不计生死。”他说。

张庆功所著书籍。

他将自己的3年抗战史,写成回忆录《老兵回眸》,厚厚一本,有20万字。

“他不会打字,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。”儿子张国艳被父亲的毅力所感染。

“这段历史不能忘记!”张庆功说,沁源县12万人,近4万人被日寇屠杀。为了抗击日寇,全县6万人参军。从参军那一刻开始,他就坚信抗日战争会取得胜利。“这本书以‘张克’为笔名出版,就是克敌制胜的意思。”

张庆功后来又参加了解放战争、抗美援朝战争,1955年转业到株洲工作,1985年从株洲市模具厂离休。

从2010年开始,张庆功不顾年事已高,在写完《老兵回眸》后,又先后完成《老兵心韵》《老兵情怀》(上、下)的创作,共计60万字。

张庆功曾担任株洲市关工委普法义务宣讲员,连续10余年义务给中小学校学生上法治及爱国主义教育课,风雨无阻。孩子们亲切地喊他“普法爷爷”。


责编:张弥郁

一审:张弥郁

二审:邹林

三审:吴丹

来源:株洲高新区(天元区)融媒体中心

  下载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