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细节,是我们衡量一件东西品质好坏的重要标准。在造车这件繁琐而精密的事情上,细节的处理体现着匠心。在北汽株洲分公司,质量管理模式正从“质量把关”转向“质量预防”,从细节把控,把质量风险和缺陷扼制在源头。
焊装车间调整班:
守好焊装“最后一道防线”
进入二工厂焊装车间,钣金线和调整线格外引人注目。这两条生产线上数百组光照灯会让白车身上的瑕疵无处可藏。
北汽株洲分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忙碌着 黄进/摄
“我们班由装调组和钣金组的68名员工组成。装调组负责白车身四门两盖、左右翼子板安装及间隙面差调整。钣金组负责白车身钣金问题检查及返修。”班长谢坤介绍道,调整班是焊装车间最后一道关键工序的班组。通过这里之后,白车身将进入下道工序——涂装,喷涂后如果再进行返修,不仅难度大,而且成本高,所以守住这“最后一道防线”尤为重要。每天有三百多台白车身经调整班流向下道工序,每一台白车身到调整班都是一次挑战。
谢慧/摄
今年4月初,钣金组员工刘洋在对前机盖进行检查时发现,前机盖表面似乎有极细微的凹坑,他立刻上报。班长谢坤、组长刘岸松即刻确认检查并进行修复。“我们的责任就是守住质量红线,再细小的问题也不能从我们班流出去。”谢坤自豪地介绍,二季度,焊装车间调整班报交合格率环比提高3%。
“今天, 我向大家讲解的是白车身装调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。”在班组园地旁,技术能手易伟华正给班组员工进行装调技能培训。下面坐着的班组长和20余名关键岗位员工。“术业有专攻。由这些技术能手来培训员工会更有针对性,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也会提升得比较快。”谢坤介绍,在生产间隙时间,调整班都会有针对性的开展员工技能培训。
物流管理序列班:
“火眼金睛”守牢生产“第一关”
来到生产管理部物流管理二科序列班的工作区域,一列列货架有序地摆放在各个区域,货架上堆放着大小不一、形状各异的货箱。班组66名员工分散至各自区域,对总装车间的723种零部件进行收发、管理。
谢慧/摄
“在有些人看来,物料分拣是一项很简单的工作,找到需要发到现场的物料,放到AGV小车上就算完成了工作。”班长何建文说,其实不然。一次次分拣物料,容不得有半点疏忽,有的员工需要在短短90秒内识别、检查、分拣近十种零部件。
“有些物料的差别就是多了一个小孔,如果分拣错误,将物料错投至生产线上,就很有可能导致线边员工错装。”何建文认真地说道。
货架旁,仓储工刘佳正拿着清单核对物料,连续工作的疲劳和陡增的货量,让他时不时用手揉一揉眼睛旁的穴位缓解疲劳。但这些并没有成为刘佳放松检查标准的借口,“我们要用‘火眼金睛’牢牢把守着生产制造的‘第一关’。”
两个月前,刘佳还只会操作大线组两个岗位。通过公司开展的“全线通,全组通”技能培训活动后,“现在我已经是大线组的全线通了。”刘佳自豪地说道。
二季度,序列班通过技能培训,实现一人双岗66人,占比率100%;一人三岗60人,占比率90%;一人四岗30人,占比率44%;全线通人员21人,占比率近32%。
责编:王珈
初审:王珈 二审:唐剑华 终审:夏义凤
来源:株洲高新区(天元区)融媒体中心
下载APP
分享到